《威海市森林防火規定》明年1月1日起施行! |
||||
|
||||
11月28日9:00,市人大常委會舉行新聞發布會,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王海威,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谷衍寧,市應急管理局局長劉偉,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張峰介紹《威海市森林防火規定》有關情況。 《威海市森林防火規定》經市十八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審議通過,報經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審查批準,已由市人大常委會發布公告予以公布,將于2025年1月1日起施行。《規定》共三十二條。 第一條至第八條,主要規定了立法目的、適用范圍、管理職責、宣傳教育、先進技術應用、發揮自治組織作用、表彰和獎勵等內容。重點明確了政府應當根據森林防火規劃配備人員、物資,建設基礎設施,推廣應用先進技術,提高森林防火能力。政府、媒體、中小學校等應當開展森林防火和野外用火安全宣傳。每年三月為全市森林防火宣傳月。發揮村(居)自治組織主體作用,制定森林防火村規民約并做好相應工作。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對在森林防火工作中作出突出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九條至第十九條,主要針對森林火災預防作了制度設計并完善有關措施。 完善聯防聯治機制、檢查消除森林火災隱患制度。明確森林防火工作涉及兩個以上行政區域的,有關人民政府應當建立跨區域、跨部門的森林防火聯防聯治機制,實行信息共享,提升火災綜合防控能力。森林防火指揮機構應當組織有關部門檢查并發現森林火災隱患,下達整改通知書責令限期整改。 科學劃定森林防火區及規定森林防火期。明確區(縣級市)人民政府應當科學劃定森林防火區,根據森林防火需要劃定森林高火險區和常年森林防火區,并向社會公布。規定本市森林防火期為每年的十一月一日至次年的五月三十一日。森林防火期內,禁止攜帶火種和易燃易爆物品等進入森林防火區。進入森林防火區的車輛和人員應當接受防火安全檢查。 嚴格火源管控措施。規定禁止在常年森林防火區和森林防火期內的森林防火區野外用火。不得破壞、占用森林防火通道及其他森林防火設施。森林、林木、林地的經營單位和個人,應當在其經營范圍內嚴格落實森林防火責任制。森林防火區內電力、電信線路等的經營或者建設單位,應當在森林防火期組織進行安全檢修。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阻礙護林員和有關工作人員依法履行森林防火職責。 第二十條至第二十五條,主要規定了關于森林火災撲救和災后處置的有關內容。明確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森林火情,應當立即報告;不得編造、傳播虛假的森林火情信息。因撲救森林火災的需要,市、區(縣級市)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揮機構可以決定采取開設防火隔離帶、清除障礙物、應急取水、局部交通管制等應急措施。因撲救森林火災需要征用物資、設備、交通運輸工具的,由市、區(縣級市)人民政府決定。撲火工作結束后,應當及時返還被征用的物資、設備和交通工具,并依照有關法律規定給予補償。鼓勵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為撲救森林火災提供物資、資金、技術支持、志愿服務和捐贈。森林消防隊伍日常訓練時,可以從城市消防設施取水;組織撲救森林火災時,有權使用各種水源。森林防火車輛在執行撲救森林火災任務時可以使用警報器、標志燈具,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不受行駛路線、行駛方向、行駛速度和信號燈的限制。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阻礙正在執行撲救森林火災任務的森林防火車輛通過村道、村內街巷、機耕路等。對因撲救森林火災負傷、致殘或者死亡的人員,按照有關規定給予醫療、撫恤。森林火災發生后,森林、林木、林地的經營單位和個人應當及時采取更新造林措施恢復植被。 第二十六條至第三十二條,明確了法律責任和施行日期等內容。 堅持問題導向設置法律責任。針對接到森林火災隱患整改通知書逾期不消除火災隱患,拒絕接受森林防火檢查,在常年森林防火區或者森林防火期內的森林防火區未經批準擅自野外用火,森林、林木、林地的經營單位或者個人未履行森林防火責任,辱罵、威脅或者毆打、故意傷害護林員和有關工作人員等違法行為,遵循過罰相當原則設置行政處罰措施,提高對違法行為的震懾力。 依法授權林業主管部門委托有關組織實施行政處罰。為了推動林業主管部門及時、有效行使森林防火行政處罰權,克服人員、專業技術不足等因素制約,依法授權林業主管部門可以委托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規定條件的組織對違反森林防火有關規定的行為實施行政處罰。 自然資源與規劃部門將以《規定》頒布實施為契機,深入貫徹落實《規定》要求,全力提升我市森林防火工作水平,重點做好以下六點: 強化宣傳教育。扎實開展“森林防火宣傳月活動”,發放《規定》手冊,推動森林防火宣傳進機關、進企業、進校園、進農村、進社區、進景區、進家庭,形成濃厚宣傳氛圍;動員巾幗林長通過走親串門拉家常、入戶張貼告知書、表演“三句半”等方式,抓好《規定》的宣傳,真正把《規定》的基本內容、基本要求講清、講透、講到位,培養一批懂《規定》、用《規定》的明白人;制作森林火災警示教育片,持續深化以案為鑒、以案說法、以案促改,用身邊事警示身邊人,筑牢森林防火的人民防線。 精準劃定范圍。各區市要認真研究本行政區域內森林資源分布狀況和森林火災發生規律,統籌好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保護的關系,穩妥審慎、精準劃定森林防火區、森林高火險區,并根據森林防火需要,將森林高火險區中的特定區域劃定為常年森林防火區,并向社會公布。 開展隱患排查。持續開展林區森林火災風險隱患排查,重點對林區輸配電線路、風力發電設備、基站、林內生產經營單位、林區施工作業人員、防火通道及墓地可燃物清理、林區民族宗教祭祀場所等進行排查,形成工作臺賬,跟蹤調度整改情況,并適時對整改情況進行回頭看,確保風險隱患整改到位。 組織專項行動。派出工作組采取“四不兩直”方式,深入各區開展防火檢查,督促各區市森林防火責任和措施落實。對發現的問題,下達督辦單限期整改;對領導不重視、責任不到位、措施不落實的,將通報全市。同時,聯合公安、應急等部門,深入開展秋冬季打擊違法違規野外用火專項行動,嚴厲打擊違規用火,全力防未防危防違,切實從源頭上防范化解森林火災重大風險,筑牢生態安全屏障。 突出典型引領。全市各級自然資源系統和林業主管部門要持續加強正面引領,用活用好正向激勵引導,加強對在森林防火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的鼓勵和褒獎,在全市范圍通報表揚。 加強應急值守。嚴格執行領導帶班、24小時值班和信息報告制度。充分利用衛星遙感、無人機巡護、瞭望塔臺、固定檢查站、視頻監測和帶裝巡護等手段,對森林火災進行全方位立體式監測,確保森林火險早發現、早處置。80支2000余名鎮街管護隊員24小時集中食宿、靠前駐防、力量前置、帶裝巡護,確保發生火情迅速處置,打早打小打了。 應急管理部門將深入貫徹落實《規定》,進一步提升森林火災綜合撲救能力,重點抓好三方面工作: 抓《規定》宣貫。采取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宣傳好《規定》,確保入腦入心。一方面,線上利用微信公眾號、抖音、頭條、公益廣告等進行融媒體多角度集中宣傳。另一方面,線下結合“防災減災活動周”、森林防火“五進”等活動,做好《規定》宣傳普及。同時,用好身邊的反面案例,以案說法、當事人現身說法,提升震懾教育效果,營造全社會自覺遵守防火規定的氛圍。 抓應急演練。正在打造森林火災救援實戰化、標準化的“雙盲”演練樣板,組織各區市對標學習、經常演練,提升各級應急救援隊伍的火災撲救能力。同時,繼續修訂完善關鍵林區重點山系的一山一案,不斷優化指揮程序,力量配置和火災救援要素,組織開展具體到林區的實戰演練和雙盲拉練,對每一個林區山頭可能發生的火情進行涉險演練和模擬處置,提高指揮的科學性和救援效率。 抓應急準備。持續加強森林消防專業隊伍建設,配強裝備設備,加強對管理人員、指揮員和專業隊伍的技能培訓,提高火災撲救的專業性。協調省應急廳安排航空護林直升機,持續在我市駐防,加強直升機應急起降點保障工作,實現森林火災救援20公里內滿足作業保障條件,確保能夠打早、打小、打了。同時,加強應急救援指揮機制建設,研究戰術打法,科學處置火情,全力保障人民群眾和救援人員的安全。 ★ 《規定》強調在撲救森林火災時,采取開設防火隔離帶、物資征用等應急措施,是出于何種考慮? 在火災撲救過程中,需要采取許多必要的緊急措施,需要政府有關部門和社會有關方面來協同作戰,因此,有必要對動用社會有關方面的力量和緊急處置權限給予明確,目的是為了使撲救森林火災時,不受限制和阻礙而順利地進行緊急撲救。為此,規定“因撲救森林火災的需要,市、區(縣級市)人民政府森林防滅火指揮機構可以決定采取開設防火隔離帶、清除障礙物、應急取水、局部交通管制等應急措施”。 撲救火災,往往涉及范圍廣泛,需要調集人員、物資進行滅火,因此,規定市、區(縣級市)人民政府在森林火災撲救過程中有征用物資、設備、交通運輸工具等的權力,盡量減少森林資源和公民財產的損失,確保公民的人身安全,保證撲救工作的順利進行,并且規定,撲火工作結束后,應當及時返還被征用的物資、設備和交通工具,并依照有關法律規定給予補償。同時,鼓勵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為撲救森林火災提供物資、資金、技術支持、志愿服務和捐贈。 《規定》同時體現執行撲救森林火災任務的車輛在村道、機耕路等通行時的路權要求,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阻礙正在執行撲救森林火災任務的森林防火車輛通過村道、村內街巷、機耕路等”。 ★ 《規定》采取嚴格的火源管控措施,如果發現違法行為如何處理? 《規定》堅持問題導向,針對違法行為精準設置法律責任。對接到森林火災隱患整改通知書逾期不消除火災隱患,森林防火期內進入森林防火區拒絕接受檢查,在常年森林防火區或者森林防火期內的森林防火區未經批準擅自野外用火,森林、林木、林地的經營單位或者個人未履行森林防火責任,阻礙護林員和有關工作人員依法履行森林防火職責,辱罵、威脅或者毆打、故意傷害護林員和有關工作人員等違法行為,遵循過罰相當原則設置警告、一定數額的罰款等行政處罰措施。有違反治安管理違法情形的,由公安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有關規定予以處罰,提高對有關違法行為的震懾力。 同時規定,“違反本規定,造成損害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 引發森林火災的火源有哪幾大類,《規定》主要針對哪些野外用火? 引起森林火災的火源,通常可分為兩大類,即天然火源和人為火源。天然火源是在特殊的自然地理條件下產生的熱源,主要包括雷擊火、火山爆發、隕石降落、滾石火花和泥炭自燃等。人為火源是指人為野外用火不慎而引起的火源,可分為生產性火源(如燒墾、燒荒、燒木炭、機車噴漏火、開山崩石、放牧、狩獵和燒防火線等)和非生產性火源(如野外做飯、取暖、用火驅蚊驅獸、吸煙、上墳燒紙、小孩玩火等)。人為火源還包括故意放火縱火。據應急管理部統計,2010年至2019年,我國已查明火因的森林草原火災中,由人為原因引發的占97%以上,其中以燒紙、開墾燒荒、吸煙等引起的森林草原火災最多。因此,管好火源是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的關鍵。 關于野外用火,《規定》中主要針對人為火源,具體內容體現在第十四條 ,即在常年森林防火區和森林防火期內的森林防火區,除依法批準的計劃用火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實施下列行為:(一)燒荒、焚燒垃圾、焚燒農作物廢棄物料;(二)燃放煙花爆竹、吸煙、野炊、生篝火、祭祀用火;(三)投放孔明燈等空中移動火源;(四)爆破等工程用火;(五)其他野外用火行為。 呼吁廣大群眾一定要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和《威海市森林防火規定》,堅決不在林區野外違法用火,自覺維護森林防火安全。 ★ 針對今冬明春森林防火形勢,作為林業主管部門主要采取哪些“防”的措施?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高度重視森林防火工作,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全力做好火災預防和火情早期處理工作。 提前謀劃周密部署。2024年10月,組織公安、應急、氣象、消防等召開聯席會議,研判防火形勢,下發工作提醒。印發《2024—2025年冬春全市森林防火重點工作安排表》,梳理4個主要階段64項重點工作。 積極營造濃厚氛圍。疫木集中除治期,發放袖標7000余個,實行“旁站式”監督,對作業人員全部納入監管。全市累計開展防火宣傳2580場次,懸掛橫幅1.8萬余條、道旗8.6萬余個,發放明白紙和公開信70萬余份、短信265.9萬條,起到了很好的宣傳和教育效果。 各級隊伍靠前駐防。3000多名護林員在684個固定防火檢查站和132座暸望塔堅持24小時值班值守,80支2000余名鎮街管護隊員全天候開展帶裝巡邏及錯峰就餐,開展“雙盲”演練,做到里口山、正棋山、偉德山、昆崳山等重點山系全覆蓋。全市5847名巾幗林長積極參與森林防火工作,經區“夫妻崗”、榮成市“巾幗林長三句半”等入選“全國森林草原防滅火基層規范化管理工作會議典型案例”。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新建防火通道32.44公里、維護改造914公里,累計建成2252公里;新建高點監控25處、低點無人卡口115處,累計建成高點監控327處、低點無人卡口1893處。在全省率先突破無人機實時視頻畫面與實景三維數據融合技術,獲評“山東省自然資源2023年實景三維山東十佳創新應用場景案例”。 提升依法治火水平。此次《威海市森林防火規定》的發布,進一步明確了“地方政府、森林防滅火指揮機構以及森林、林木、林地的經營單位和個人”三類主體的防火責任,在全省率先提出“常年森林防火區”,填補了森林防火制度“空窗期”,有利于提升全社會依法用火、安全用火意識。 ★ 一旦發生森林火災,及時救援非常重要。作為主“救”的部門,應急局主要抓了哪些工作? 加強預案修訂和應急演練。編制完成了市、縣、鎮、村四級森林火災應急預案,在此基礎上,指導7個區市、72個鎮街、1444個村居編制了預案操作手冊,細化應急處置流程,明確相關人員職責、任務,定人定崗定責,實現掛圖作戰。修訂了全市28套重點山系、國有林場森林火災應急預案,實現“一山一預案”,劃清防火網格,責任到人。以實戰化為牽引,常態化開展“雙盲”演練,檢驗和提升隊伍快速反應和應急救援能力。 加強森林消防隊伍建設。全市建成了市、區兩級森林消防專業隊伍9支,鎮街、林場半專業隊伍80支,三級隊伍共約2300余人。前期為隊伍配備了裝備4600余套,今年,利用爭取的國債資金,又增配了裝備1400余套,進一步提升了裝備配備水平。 提升救援可視化保障能力。建設了現場可視化影像傳輸、全域三維地圖指揮、火線偵察畫面與指揮地圖實時互融顯示、一線撲救隊伍指揮通訊等“四個模塊”,開發了偵察畫面與地圖實時融合和可視化對講“兩個平臺”,組建了夜航大隊和中隊,配備了最新氫動力DT30N無人機及各類星光夜視無人機鏡頭,攻克了夜間偵察能力不足、火線和隊伍定位不準等難題,增強了森林火災撲救的可視化指揮能力。 打造科學高效的森林火災撲救模式。堅定不移抓火情早期處置,一旦發現火情,快調重兵,一次調動全市各專業隊伍1/2力量,集中優勢兵力進行處置,實現“打早,打小,打了”;凡接報火情,立即調動駐防直升機參與撲救。同時,優化力量編成,對森林消防隊伍進行體系化編組,統一管理指揮,強化救援合作,形成強有力的火災救援合力。 |
||||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