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發工貿行業重點領域企業今冬明春安全生產工作提示的通知 |
||||||||||||||||||||||||||||||||||||||||||||||||||||||||||||||||||||||||||||||||||||||||||||||||||||||||||||||||
|
||||||||||||||||||||||||||||||||||||||||||||||||||||||||||||||||||||||||||||||||||||||||||||||||||||||||||||||||
深入推動工貿企業今冬明春事故災害隱患排查整治行動,省應急廳研究制定了工貿行業重點領域安全生產工作提示(見附件1-4),現印發給你們,并請做好以下工作: 一、請各區市迅即將安全生產工作提示分別送達至本轄區所有相關企業,在全面落實整治行動工作的同時,突出工作重點,強化安全防范措施落實到位。 二、請各區市認真摸排工貿重點領域企業的主要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明白人),分領域形成主要負責人及安全管理人員(明白人)名單(見附件5),按時參加省廳組織的重點領域專項視頻培訓(時間另行通知)。 三、近期,省廳、市局將通過暗訪、巡查、電話抽查等方式抽查“明白人”對工作提示的掌握情況,對提示要點不掌握、重大隱患判定標準不熟悉或重點工作未落實到位的,將通過提醒、約談、通報等方式,倒逼企業落實主體責任。 附件:1.金屬冶煉企業今冬明春安全生產工作提示 2.涉氨制冷企業今冬明春安全生產工作提示 3.涉爆粉塵企業今冬明春安全生產工作提示 4.有限空間作業重點企業今冬明春安全生產工作提示 5.各領域主要負責人及安全管理人員(明白人)名單
威海市應急管理局 2024年12月13日
附件1 金屬冶煉企業今冬明春安全生產工作提示 進一步做好今冬明春金屬冶煉企業安全防范工作,全面管控排查風險隱患,堅決防范遏制生產安全事故,結合近期省廳診斷檢查、專家指導服務情況,特制定工作提示如下: 開展事故防范“兩必須” 1.落實企業主要負責人每月帶隊檢查重大事故隱患排查整治情況要求,元旦、春節、全國“兩會”等關鍵時間節點前,主要負責人必須分別至少開展1次重大事故隱患排查整治工作。 2.年底前,必須至少組織1次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演練。 開展共性問題對照檢查 1.冬季低溫潮濕,高爐槽上、原料配料室、原料收卸等易出現懸料、倉壁掛料等情況,要科學制定料倉清理作業方案和應急預案,先清理倉壁掛料或懸料,再清理倉底堆積物料,嚴禁自下而上作業。屬于有限空間,嚴格執行有限空間作業的審批。 2.會議室、活動室、休息室、操作室、交接班室、更衣室(含澡堂)等6類人員聚集場所,以及鋼鐵水罐冷(熱)修工位設置在鐵水、鋼水、液渣吊運跨的地坪區域內的。如:VD爐窗戶面向吊運跨通道,未采用實體防護墻完全封閉;煉鋼廠的熱修工位實體墻寬度未超出熱修操作工位1米以上等。 3.6類人員聚集場所、可能發生煤氣泄漏積聚的場所和部位,設置的固定式一氧化碳濃度監測報警裝置實時數據,未接入24小時有人值守場所。如:鐵水罐烘烤器設置的固定式一氧化碳濃度監測報警裝置實時數據,未接入到操作室旁的電氣室內。 4.加熱爐、煤氣柜、除塵器、加壓機、烘烤器等煤氣設施的煤氣管道未設置隔斷裝置。如:高爐熱風爐煤氣預熱器進、出口閥處未設置隔斷裝置。 5.煤氣等能源介質管道存在缺陷。如煤氣閥組(蝶閥、眼鏡閥)中眼鏡閥承壓側、非承壓側方向安裝反向,其他能源介質管道支架直焊在煤氣主管上等。 6.煤氣排水器未按照要求設置安全設施。如:煤氣排水器排液管與主管未使用漏斗式連接,無防凍措施。 7.設備設施的安全防護缺失或失效,維護保養不到位。如傳動部位防護普遍存在不到位的現象,烘干窯原助燃風系統(停用)未與系統物理隔斷,壓控系統空氣緩沖罐安全閥設置閥門連接,電爐廠部分渣溝未設置過橋,現場部分設備銹蝕嚴重等 8.應急演練走形式,應急演練方案應急物資中缺少針對性的應急物資。如:《液氧泄漏應急演練》,應急物資中缺少防凍手套、防護面罩等防護器材。
附件2 涉氨制冷企業今冬明春安全生產工作提示 進一步做好今冬明春涉氨制冷企業安全防范工作,全面管控排查風險隱患,堅決防范遏制生產安全事故,結合近期省廳診斷檢查、專家指導服務情況,特制定工作提示如下: 開展事故防范“兩必須” 1.落實企業主要負責人每月帶隊檢查重大事故隱患排查整治情況要求,元旦、春節、全國“兩會”等關鍵時間節點前,主要負責人必須分別至少開展1次重大事故隱患排查整治工作。 2.年底前,必須至少組織1次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演練。 開展共性問題對照檢查 1.企業氨制冷操作工特種作業操作證已過有效期。 2.包裝、分割、產品整理場所的空調系統采用氨直接蒸發制冷的。 3.快速凍結裝置未設置在單獨的作業間內,或者快速凍結裝置作業間內作業人員數量超過9人的。 4.制冷機房的安全設施缺失或失效。如氨制冷機房門口外墻未安裝事故排風機人工啟停控制按鈕;氨制冷系統的安全總泄壓管出口未高于周圍50m內最高建筑物(冷庫除外)的屋脊5m。 5.制冷機房電氣隱患突出。如:制冷機房事故排風機未采用專用的供電回路,制冷機房事故排風機等電氣設備不防爆。 6.應急設施缺少或失效。如:冷庫未設置常明燈,或內部應急呼叫裝置失效 7.報警裝置缺失或失效:如:氨氣水冷冷凝器未設置斷水報警裝置;氨制冷機房氨氣濃度監測報警裝置處于故障狀態,無法正常運行;貯氨器應急噴淋裝置未有效覆蓋整個保護區域,且水壓不足等。 8.氨制冷機房部分重點設備設施(如冷凝器、氨泵等)安全操作規程缺失,或內容與實際不符。 9.應急物資管理失控。如:未建立應急救援器材臺賬,無定期維護保養記錄。
附件3 粉塵涉爆企業今冬明春安全生產工作提示 進一步做好今冬明春粉塵涉爆企業安全防范工作,全面管控排查風險隱患,堅決防范遏制生產安全事故,結合近期省廳診斷檢查、專家指導服務情況,特制定工作提示如下: 開展事故防范“兩必須” 1.落實企業主要負責人每月帶隊檢查重大事故隱患排查整治情況要求,元旦、春節、全國“兩會”等關鍵時間節點前,主要負責人必須分別至少開展1次重大事故隱患排查整治工作。 2.年底前,必須至少組織1次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演練。 開展共性問題對照檢查 1.簽訂的安全生產管理協議、承包合同、承租合同中,免除或者轉嫁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統一協調、管理義務。 2.未按照安全生產規章制度或者協議合同中的要求,定期對承包單位、承租單位進行安全檢查,發現安全問題未督促整改。 3.干式除塵系統未采取泄爆、惰化、抑爆等任一種爆炸防控措施的,有的即便是有泄爆措施,但是除塵器、積塵箱泄爆裝置泄爆口未朝向安全的方向。 4.除塵器灰斗下部未設鎖氣卸灰裝置,未設置卸灰裝置運行異常及故障停機的監控裝置,出現運行異常及故障停機狀況時未發出聲光報警信號。 5.粉塵輸送管道中存在火花等點火源時,如與木質板材加工用砂光機連接的除塵風管、紡織梳棉(麻)設備除塵風管等,未設置火花探測與消除火花的裝置。 5.能沉積粉塵的區域及設備設施的所有部位未及時全面規范清掃,未采用不產生揚塵的清掃方式和不產生火花的清掃工具。 6.涉及粉塵防爆場所電氣及管道問題突出。如:未規范選用與爆炸危險區域相適應的防爆型電氣設備,金屬設備、裝置外殼、金屬管道、支架、構件、部件等未采用防靜電直接接地措施,金屬管道連接處(如法蘭)未進行防靜電跨接。 7.對粉塵爆炸場所危害和有關防范知識欠缺。如未辨識粉塵爆炸場所,未確定涉爆粉塵涉及數量、位置、危險區域等;涉及粉塵防爆的生產、設備、安全管理等有關負責人和粉塵作業崗位等相關從業人員不了解作業場所和工作崗位存在的爆炸風險、粉塵爆炸事故防范和應急措施。 8.粉塵作業崗位安全操作規程與《粉塵防爆安全規程》不符.如:除塵系統的啟動,應先于生產加工系統啟動,生產加工系統停機時,除塵系統系統應至少延時停機10min,應將停機后箱體和灰斗內的粉塵全部清除和卸出。 9.危險化學品儲存不規范。如:油漆等易燃易爆性商品未依據性質和滅火方法的不同,分區、分類和分庫存放。
附件4 有限空間作業重點企業今冬明春安全生產 工作提示 進一步做好今冬明春有限空間作業重點企業安全防范工作,全面管控排查風險隱患,堅決防范遏制生產安全事故,結合近期省廳診斷檢查、專家指導服務情況,特制定工作提示如下: 開展事故防范“兩必須” 1.元旦、春節、全國“兩會”等關鍵時間節點前,主要負責人必須分別至少開展1次重大事故隱患排查整治工作。 2.年底前,必須至少組織1次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演練。 開展共性問題對照檢查 1.生產經營項目、場所發包或者出租給其他單位的,企業未與承包單位、承租單位簽訂專門的安全生產管理協議。如:部分企業將化肥池的清理外包,但是未簽訂專門的安全協議。 2.未對有限空間進行辨識、建立安全管理臺賬,并且未設置明顯的安全警示標志的。如:紡織行業未對調漿罐、噴淋室等有毒有害場所進行有限空間的辨識,未在化糞池、污水井等有限空間的出入口處設置明顯的安全警示標識。 3.未落實有限空間作業審批,或者未執行“先通風、再檢測、后作業”要求,或者作業現場未設置監護人員的。如:部分企業的化肥池清理未按照要求辦理有限空間的作業審批。 4.有限空間入口處等醒目位置設置安全警示標志或有限空間告知牌不符合要求。如:部分企業的安全警示標志未設置在有限空間入口處等醒目位置;有限空間告知牌的危險有害因素統一模板,與實際不符合。 5.有限空間出入口缺少物理隔離措施。如未在污水池的出入口未采取上鎖,池子周圍缺少隔離欄、防護網等物理隔離措施。 6.有限空間的作業審批不規范。如:有限空間作業記錄內容不全,缺少作業方案、安全交底、氣體檢測時間等。 7.有限空間臺賬中辨識的危險有害因素與現場實際不符,或危害因素辨識不全;管控措施不全,缺少應急物資等。 8.有限空間的急救援裝備和器材管理存在缺陷。如:如正壓式空氣呼吸、四合一氣體檢測器等急救援裝備和器材未定期檢檢驗檢,日常維護保養不到位,存在壓力不足等問題。 9.有限空間的應急演練走過場。如:部分應急救援人員不會使用正壓空氣呼吸器、安全帶等應急器材,未對有限空間作業事故應急演練效果進行評估。未開展有限空間作業專項培訓或未見培訓記錄。
附件5 金屬冶煉企業主要負責人及安全管理人員(明白人)名單
涉氨制冷企業主要負責人及安全管理人員(明白人)名單
粉塵涉爆企業主要負責人及安全管理人員(明白人)名單
有限空間企業主要負責人及安全管理人員(明白人)名單
|
||||||||||||||||||||||||||||||||||||||||||||||||||||||||||||||||||||||||||||||||||||||||||||||||||||||||||||||||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