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修訂印發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 |
||||
|
||||
2月21日上午9:00,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市應急局黨委書記、局長劉偉,市應急局黨委委員、副局長董輝,市應急局黨委委員、市應急救援指揮保障中心主任原忠江,介紹《威海市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有關情況。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建立健全自然災害救助體系和運行機制,提升救災救助工作法制化、規范化、現代化水平,提高防災減災救災和災害處置保障能力,最大程度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保障受災人員基本生活,近日,市政府辦公室修訂印發了《威海市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 《預案》的主要內容 第一部分,總則。從編制目的、編制依據、適用范圍、工作原則四個方面,對預案進行具體說明。 第二部分,組織指揮體系。明確了市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為全市自然災害救助應急綜合協調機構,市防減救災委下設辦公室,市防減救災委辦公室設在市應急局,承擔委員會日常工作。同時,對專家組職責進行了細化。 第三部分,運行機制。明確了災害救助準備、信息報告與發布、應急響應、災后救助與恢復重建和保障措施五個方面的工作機制。明確了信息報告的主體和信息發布的時限與要求,市縣兩級應急管理部門負責做好災情信息統計報送、核查評估、會商核定和部門間信息共享等工作。明確了四級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響應等級以及相應的啟動條件、程序和響應措施,并提出啟動條件調整、響應聯動、響應終止等相關條件和程序。從過渡期生活救助、冬春救助、倒損住房恢復重建3個方面明確災后救助與恢復重建工作,并提出物資保障、通信和信息保障、醫療衛生保障、交通運輸保障和冶安維護等10個方面的保障措施。 第四部分,附則。該部分包括名詞術語定義、責任與獎懲、預案管理、實施時間4個方面內容。 下步工作計劃 加強宣傳教育。組織開展全市性防災減災救災宣傳活動。通過多種渠道,宣傳普及災害應急法律法規和災害預防、避險、避災、自救、互救、保險等知識,進一步提高公民防范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 組織實戰演練。制定應急演練計劃并定期組織演練,加強自然災害多發、易發地區自然災害應急救助演練,進一步提高各級各部門自然災害應急準備、應急響應和應急救助能力。 強化科技支撐。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化信息技術,提升災害監測預警和應急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修訂此次《預案》的背景是什么? 《預案》的修訂和完善是“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設的需要,是為了有效應對各類自然災害,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其實我市2023年已經修訂過一次,時隔兩年再次修訂,目的是為了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對標新修訂的《山東省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緊密結合我市風險形勢、災害特點等實際情況而修訂的。主要堅持的原則一是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切實把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實處;二是堅持統一指揮、綜合協調、分級負責、屬地管理為主;三是堅持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參與、群眾自救,充分發揮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和公益性社會組織作用;四是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推動防范救援救災一體化,實現高效有序銜接,強化災害防抗救全過程管理。根據新時代自然災害防治“一體化”要求,建立健全自然災害救助體系和運行機制,提升救災救助工作法制化、規范化、現代化水平,提高防災減災救災和災害處置保障能力,最大程度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保障受災人員基本生活,維護災區社會穩定。 ★這次新修訂的《預案》有哪些突出變化? 聚焦新形勢下自然災害救助工作需要,結合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的調整,認真總結近年來自然救助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對自然災害災情的應急處置進行了進一步規范和完善,突出變化主要有四個方面:堅持黨的領導。在響應啟動程序、響應措施、保障措施等方面,把黨的領導落實到災害救助全過程,受災地區黨委和政府同向發力,為救災救助工作提供堅強政治保證。調整自然災害救助組織指揮機構。將組織指揮機構由原來的市減災委員會調整為市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明確了市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承擔全市自然災害救助應急綜合協調工作的主要職責,明確了啟動市級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響應后市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各有關成員單位的主要任務。明確職責定位和主要任務。著眼于應對處置各類自然災害,也涵蓋了處置各類突發事件、事故導致的災害救助等方面內容。按照市有關部門的職責職能,強化了有關部門、單位應對處置自然災害全過程的救助措施,體現了災前充分防范、災中高效應對、災后有序有力救助的工作要求。健全災害救助準備措施。按照防災減災救災一體化的要求,對涉災部門、單位做好災害救助準備相關措施作出了明確規定,根據預警信息,視情提前采取加強應急值守、調撥救災物資、實地檢查救災準備工作等各項措施,加強對災害的防范應對,推動救災工作關口前移,提高救災救助工作效率。 此次修訂,一方面將原預案中第四部分監督管理,與第五部分總則進行了融合,主要是將預案演練和培訓融入到預案管理中,將考核獎懲調整為責任與獎懲,使方案整體設計更加合理。另一方面,結合預案實際,對原預案中第二部分中成員單位、現場指揮機構、工作組相關職責進行了調整、刪除,并在響應措施中對部門職責進行了完善。 ★哪些自然災害適用本次新修訂的《預案》? 《預案》適用于威海市行政區域內發生的洪澇、干旱等水旱災害,臺風、風雹、低溫冷凍、高溫、雪災、沙塵暴等氣象災害,地震災害,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風暴潮、海浪、海嘯、海冰等海洋災害,森林火災和較大及以上生物災害等自然災害應急救助工作。當相鄰設區的市發生較大及以上自然災害并對全市造成重大影響時, 按照本預案開展市級應急救助工作。發生其他類型突發事件,或市委、市政府決定的突發應急救助事項,根據需要可參照《預案》開展市級應急救助工作。 ★新修訂的《預案》對災后救助有哪些具體規定要求,以及還有哪些保障措施? 一旦發生自然災害,群眾的救助工作至關重要。根據自然災害危害程度、災害救助工作需要等因素,市級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響應從高到低分為一級、二級、 三級、四級。不同響應級別采取不同措施。市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負責組織領導、統籌協調全市自然災害救助工作,最大程度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受災區市政府和市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成員單位按照各自職責分工協同做好應對自然災害的資金保障、物資保障、通信和信息保障、醫療衛生保障、交通運輸保障和治安維護、裝備和設施保障、人力資源保障、社會動員保障、科技保障、宣傳和培訓等10個方面的保障工作,保證自然災害救助工作所需和受災區市群眾的基本生活;自然災害發生后,主要進行災后救助與恢復重建相應工作,從具體工作上說,災后救助有三種,分別為過渡期生活救助、倒損住房恢復重建救助、冬春救助。此次修訂工作更加細化了具體內容,可操作性更強。 |
||||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