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威海市非煤礦山安全監管工作要點 |
||||
|
||||
總體要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聚焦“兩個根本”要求,以非煤礦山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為主線,以擰緊壓實企業主體責任落實為重心,持續提升礦山安全“一件事”全鏈條治理能力,減少一般生產安全事故,不發生較大及以上生產安全事故。 一、強力推動企業主體責任落實 1.狠抓三年行動任務落實。聚焦三年行動部署的企業主體責任落實12項重點任務和47條措施要求,加強定期調度和督促力度。各區市要督促礦山企業逐條逐項對照任務要求開展自查自糾、復盤檢驗,總結梳理任務完成情況,分別于6月中旬、11月中旬前報市應急局。對2024年任務要求,要認真確認完成情況、查驗完成質量,久久為功、持續提升;未完成的,要綜合運用法治、行政多種手段推動整改落實。對2025年任務要求,要聚焦強化礦山基層基礎、精準培訓提高全員安全素質、完善全鏈條生產技術管理體系、強化重大風險防控等重點任務,制定推進計劃,倒排工期、掛圖作戰。 2.狠抓隱蔽致災因素普查治理質效。一是嚴格把控普查質量。督促礦山企業對照普查規范查漏補缺、動態完善。5月底前,完成對全市所有礦山企業隱蔽致災因素普查報告的審核評審,發現普查報告不符合《礦山隱蔽致災因素普查規范》和礦山實際的,一律推倒重來。凡在省應急廳、國家礦山安監局山東局“審計式”幫扶抽檢復核期間,發現隱蔽致災因素普查不清、不實的,一律依法停止采掘作業。9月底前,所有礦山企業將審核通過的普查治理成果錄入省非煤礦山監測預警系統數據庫。二是嚴厲打擊造假行為。對普查報告弄虛作假、編造數據、偽造報告等行為,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絕不姑息。對涉事企業依法依規處置;對出具虛假報告的第三方服務機構,綜合采取通報曝光、警示約談、吊銷資質等方式實施聯合懲戒,納入安全生產嚴重失信主體名單。三是強化治理實效。要緊盯采空區治理等隱蔽致災因素治理礦山,安排專人督促企業制定治理方案,落實責任、措施、資金、時限、預案,及時治理到位,跟蹤督辦治理質量。 3.狠抓預警管理系統“實戰”應用。一是嚴格提升企業應用質量。結合線上巡檢和線下檢查情況,對檢查發現基礎數據采集不完整、不準確、不規范,人員定位等在線監測數據和井下視頻監控聯網進展緩慢,預警報警信息處置不及時的,一律依法停產整改。二是提高線上巡檢工作質效。各級監管人員和礦山企業人員要依據《山東省非煤礦山安全風險監測預警綜合管理系統運行管理辦法》,常態化開展線上巡檢工作。 4.狠抓外包隊伍清退和管理。一是徹底清退生產地下礦山采掘施工外包隊伍、爆破作業專項外包隊伍。發現生產地下礦山外包采掘工程的,一律依法停產整頓,2025年年底前,所有礦山自建采掘施工隊伍或委托整體管理。二是加強基建礦山外包工程管理。6月底前,結合“審計式”幫扶對基建礦山開展專項檢查,督促基建礦山對承包單位做到管理、培訓、檢查、考核、獎懲“五統一”,嚴禁“以包代管、包而不管”。 5.狠抓“四化”建設力度。一是健全督導激勵機制。9月底前,組織對2024年礦山“四化”工作任務開展驗收。對工作落實有力、成效顯著的通報表揚,作為典型示范企業交流宣傳推廣。二是加快設備更新改造。各礦山企業要根據《山東省非煤礦山設備更新改造計劃統計表》(魯應急字2024﹝54﹞號),加快實施設備、系統更新改造,確保完成計劃任務。三是切實提升“四化”水平。2025年年底前,中小型礦山要完成鑿巖、撬毛、支護、鏟裝、運輸等機械化改造;地下礦山主要作業地點實現“無視頻不作業”;地下礦山主提升系統實現自動化率100%、主供電系統自動化率95%;推動現狀邊坡80米以上露天礦山完成視頻監控系統改造和AI視頻智能分析建設,并與省監測預警系統聯網。 6.狠抓重大隱患動態清零。一是強化重大隱患數據分析。依托省監測預警系統實現重大隱患實時、全量匯總,6月底前開展一次重大隱患復盤分析,推動解決共性問題。二是落實重大隱患“四機制”。建立運行重大事故隱患跟蹤督辦臺賬,對企業自查發現、監管部門檢查發現的重大隱患要及時錄入省監測預警系統,統籌推進自查自改、跟蹤督辦、責任倒查、舉報獎勵“四機制”運行。三是加強重大隱患調查處理。各區市要將重大隱患作為日常檢查的重要內容,對檢查發現的具有現實危險的重大隱患實施掛牌督辦,依法依規調查處理,嚴肅追究礦山主要負責人和上級公司責任人責任;對存在重大隱患仍然進行生產建設的,依法責令停產整頓,依法暫扣證照。 7.狠抓雙重預防機制建設運行。強力推進雙重預防機制建設,壓實全員崗位責任。一是堅持問題導向。利用督查、檢查、診斷排查發現的問題,從制度、責任、措施、考核、信息化管理等方面倒查問題根源,從源頭上解決問題屢查屢有、屢改屢犯的問題。二是以“一崗兩清單”為切入點。監督企業提高建設質量,聚焦企業“重構安全管理制度和責任體系”這一任務,常態化開展調查研究,摸清問題癥結,找準痛點堵點難點,監督企業做實做細“一崗兩清單”。三是定期調度建設進展。及時解決疑難問題。充分發揮典型企業和專家作用,通過“談心對話”“把脈會診”及時化解企業在實踐中遇到的思路不清、步驟不明和措施不實等問題,點對點、面對面從“重構安全管理制度和責任體系”部署的6個方面糾偏,達到精準建設、高效運行的目的。 8.狠抓警示教育震懾性。堅持“一案一警示”,各區市要督促發生事故的礦山企業制作警示教育片,納入日常培訓和警示教育內容,組織開展全員集中脫產警示教育培訓。對較大及以上事故,配合省應急廳制作警示教育片并開展現場警示教育,通過真實的事故現場畫面、傷亡數據,以及幸存者和遇難者家屬的講述,涉事企業及當事人現身說法等形式,讓礦山人員深刻感受到事故的殘酷性、災難性以及法律的權威性、嚴肅性。 9.狠抓從業人員教育培訓。一是抓好企業負責人培訓。統籌采取視頻直播授課、專題研討交流、網絡自學等方式,實現非煤礦山企業負責人教育培訓全覆蓋。二是抓好全員定向培訓。3月底前,各區市要督促生產建設礦山制修訂全員培訓計劃、考試題庫和實操考評標準,公布師帶徒名單。三是抓好“逢查必考”。結合現場督查檢查,通過抽查詢問、模擬演練等形式,查驗培訓效果,督促企業更好履行培訓職責,改進培訓方式。 二、強力推進重點工程綜合治理 10.推進重大災害超前治理。一是坍塌方面。緊盯存在歷史采空區未完成充填治理礦山,重點管控老空區充填治理過程,確保應充盡充。二是火災方面。緊盯井筒內、主要進風巷、機電硐室等地點淘汰非阻燃材料、井下消防設施設置、動火作業制度等措施落實情況,加強通風系統在線監測和自動控制建設。三是提升系統方面。緊盯提升機、鋼絲繩、連接裝置等關鍵設備設施定期檢測檢驗,嚴禁設備“帶病”運行。完善提升系統的安全保護裝置定期試驗與維護。四是露天邊坡方面。緊盯現狀邊坡高度100米以上露天礦山,督促加強邊坡在線監測、穩定性分析和工程治理,嚴防“一面墻”開采。五是尾礦庫方面。緊盯尾礦庫在線監測系統運行情況、人員配備及管理情況、汛期防控能力,汛期前,乳山市要完成對轄區內所有尾礦庫的防汛能力檢查,重點開展“頭頂庫”安全條件及周邊情況安全風險評估。 11.強化停產停建礦山巡查檢查。各區市要將長期停產停建的非煤礦山納入日常監管范圍,建立停工停產礦山臺賬,明確巡查責任人員,綜合運用工程防、管理防、技防、人防等手段,嚴厲打擊明停暗開等行為,嚴防漏管失控。停產停建超過6個月和待關閉的地下礦山下井人數不得超2人,保持人員出入井口視頻監控正常使用。停工停產超過3個月的礦山,在復工復產前必須經過驗收,不符合安全生產條件的,一律不得復工復產。 12.強力推動尾礦庫落實“三個一批”。5月底前,督促各尾礦庫企業結合“三個一批”,動態更新“一庫一策”。按照有關程序實施閉庫銷號,有效解決“無主庫”閉庫銷號進度慢問題。 三、強力推進安全監管提質增效 13.落實非煤礦山監管和包保責任。5月底前,制定非煤礦山分級監管清單,明確所有非煤礦山安全生產日常監管主體。包保責任清單在政府網站公告。 14.深化“審計式”幫扶。一是建立“審計式”幫扶長效機制。依據省市縣三級聯動“審計式”幫扶工作機制,明確檢查重點、工作方法、計劃安排和紀律要求。研究制定“審計式”幫扶長效機制,切實降低頻次、提升質效。二是實施礦山全覆蓋檢查。年底前,完成地下礦山、露天礦山及尾礦庫全覆蓋風險排查,著力解決地下礦山歷史采空區治理、露天礦山“一面墻”開采、尾礦庫閉庫銷號進展緩慢等歷史遺留問題。三是嚴控問題整改質量。深入分析礦山存在問題隱患及原因,出具“審計式”幫扶報告,建立問題臺賬及跟蹤督辦機制,及時掌握整改工作進展,定期開展“回頭看”。 15.嚴格安全生產行政許可。一是嚴格許可申請時限。各區市要根據轄區內礦山安全生產許可證有效期情況,督促提醒礦山企業在規定期限內提交申請。二是嚴格落實“監管+許可+執法”一體工作機制。結合“審計式”幫扶同步開展安全生產行政許可現場核查。采取“審計式”幫扶工作的方式查清查透,防止帶病生產。將“四化”建設、設備更新淘汰升級等納入安全設施設計審查重要內容,倒逼企業提升本質安全水平。三是做好“三同時”專項檢查收官。6月中旬前,各區市要將企業自查自改、專項檢查情況報市應急局。將生產系統與安全設施設計符合性納入“審計式”幫扶的重點檢查內容,對礦山企業不按設計建設生產的,從嚴從重懲處問責。 16.強化事故調查處理和事后懲戒回頭看。一是開展事故懲戒回頭看。各區市要根據《山東省人民政府安全生產委員會關于進一步強化企業安全生產分類分級監督管理工作的意見》,加強監管檢查。二是嚴格事故調查處理。加大瞞報事故、較大涉險事故、典型事故等提級調查、掛牌督辦力度,嚴肅追究礦山及上級企業投資人、實際控制人、主要負責人、法定代表人等“關鍵人”責任,嚴格落實事故礦山停產整頓、智能化改造等要求。 17.加強涉礦國有企業上級公司監督檢查。年底前,各區市結合本地實際對涉礦國有企業上級公司進行監督檢查。對國有企業礦山檢查過程中,發現涉及安全投入、人員配備、災害治理、采掘接續等方面存在重大問題隱患的,及時通報上級集團督促整改落實。 18.加強第三方服務機構監管。一是嚴格審查安全評價報告和檢驗檢測報告。在安全生產行政許可審查過程中,同步開展安全評價報告質量評估、檢驗檢測報告等第三方報告審查,發現虛假、失實報告,依法從嚴處罰處理,情節嚴重的報請資質認可機關吊銷相應資質,納入安全生產嚴重失信主體名單。二是嚴厲懲處社會化服務機構違法行為。對社會化服務機構在風險辨識、隱患排查、診斷評估等方面出具虛假或嚴重失實報告的,綜合采取約談、通報、發警示函、提示函等方式進行嚴厲打擊。 19.完善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機制。加強對深井、高陡邊坡露天、尾礦庫“頭頂庫”、停產停工等礦山的風險研判,督促企業建立地下礦山水害、火災以及露天礦山、尾礦庫重大災害超前治理體系。加快推進2024年、2025年重點非煤礦山重大災害風險防控建設項目,統籌組織做好項目驗收工作,確保中央補助資金使用合理高效。 四、切實提升安全監管能力 20.對標煤礦安全管理模式取得進展突破。選取省內標桿煤礦和標桿案例,從安全理念、組織機構、發展模式、工作機制、災害治理、技術管理等各方面對標對表,學習煤礦在“關鍵人”履職、安全機構作用發揮、區隊(班組)建設、特種作業人員管理以及隱蔽致災因素普查治理、重大風險防控、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四化”建設等經驗做法,找差距、補短板,形成“比學趕超”清單和指導手冊。 21.切實為基層減負。結合我市非煤礦山安全監管包保責任分工,常態化開展“以下看上”調研活動,定期研究基層存在的難點堵點問題,統籌聯系指導、暗查暗訪、專項檢查、調研等活動,切實為基層減負。 22.加強監管人員能力提升。以干代訓強化監管人員業務能力,組織監管人員參加全省監管人員培訓班,通過現場實訓、駐企鍛煉等多種方式,推動提升教育培訓實效。強化市、縣非煤礦山監管力量配備和優化。著力選拔、培養非煤礦山領域領軍型、拔尖型和骨干型人才,加強激勵引導和人文關懷,對能力突出、善解難題、作用發揮明顯的人才,在評先樹優等方面予以傾斜。 23.轉變監管理念強化服務質量。嚴格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嚴格規范涉企行政檢查的意見》,變監管執法為“上門服務”,結合“審計式”幫扶工作,幫助企業查找習以為常的重大風險、屢見不鮮的重大隱患,助力解決企業想解決而無能力解決的痼障頑疾。搭建政企溝通交流平臺,加強溝通交流時效性。 |
||||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